形容進出的人很多的成語
1高朋滿座
解釋 高:高貴。高貴的朋友坐滿了席位。形容賓客很多。
出處 唐 王勃《滕王閣序》:「十旬休假,勝友如雲;千裏逢迎,高朋滿座。」
2門庭若市
解釋 門:原指宮門;庭:原指朝庭;現指院子;若:好像;市:集市;市場。原來形容宮門裏;朝庭上;進諫的人多得像在集市一樣;十分熱鬧。現在形容來的人很多;非常熱鬧。
出處 西漢 劉向《戰國策 齊策一》:「群臣進諫,門庭若市。」
3濟濟一堂
解釋 濟濟:人多的樣子;堂:大廳。形容很多的人彙聚在一起。
出處 清 歸莊《靜觀樓講義序》:「今也名賢秀士,濟濟一堂,大義正言,洋洋盈耳。」
4載歌載舞
解釋 載:又、且。一邊唱歌;一邊跳舞。形容盡情歡樂。
出處 南宋 郭茂倩《樂府詩集 昭夏樂》:「飾牲舉獸,載歌且舞,既舍伊腯,致精靈府。」
5紛至遝來
解釋 紛:多;雜亂;遝:重複;多。形容接連不斷地到來。
出處 宋 樓鑰《序》:「禪位之詔,登極之赦,尊號改元等文,皆出公手,紛至遝來,從容應之,動合體製。」
6熱火朝天
解釋 火熱的烈火朝天熊熊;燃燒。形容群眾性的活動情緒熱烈;氣氛高漲;就象熾熱的火焰照天燃燒一樣。
出處 魏巍《誰是最可愛的人 前進吧祖國》:「從祖國到朝鮮,我看見一麵是熱火朝天的建設,一麵是在炮火連天中奮不顧身的戰鬥。」
7水泄不通
解釋 泄:泄漏。原意為水都流不出去。形容擁擠和包圍得非常嚴密。
出處 宋 釋道原《景德傳燈錄》:「德山門下,水泄不通,佛事門中,風行草偃。」
8座無虛席
解釋 虛:空;席:座席;座位。座位沒有空著的;形容出席的人很多。
出處 《晉書 王渾傳》:「時吳人新附,頗懷畏懼。渾撫循羈旅,虛懷綏納,座無空席,門不停賓,於是江東之士莫不悅附。」
9熙熙攘攘
解釋 熙熙:和樂的樣子;攘攘:紛亂的樣子。形容人來人往;非常熱鬧。
出處 西漢 司馬遷《史記 貨殖列傳》:「天下熙熙,皆為利來;天下攘攘,皆為利往。」
10人聲鼎沸
解釋 鼎沸:鼎水沸騰;原比喻形勢不安定;現比喻聲音嘈雜。形容人群的聲音吵吵嚷嚷;就象煮開了鍋一樣。
出處 明 馮夢龍《醒世恒言 劉小官雌雄兄弟》:「一日午後,劉方在店中收拾,隻聽得人聲鼎沸。」
11絡繹不絕
解釋 絡繹:前後相連;連續不斷。不絕:也是不斷之意。形容行人、車馬、船隻等來往頻繁;連續不斷。也作「絡繹不斷」。
出處 南朝 宋 範曄《後漢書 南匈奴傳》:「竄逃去塞者,絡繹不絕。」
12摩肩接踵
解釋 摩:接觸;踵:腳跟。肩挨肩;腳尖連著腳跟。形容人多擁擠;或比喻事物接連不斷的出現。
出處 西漢 劉向《戰國策 齊策一》:「臨淄之途,車轂擊,人肩摩。」
13川流不息
解釋 川:河流;流:流動;息:停止。①比喻時光的流逝和大自然的運行永無休止。②亦形容行人、車馬、船隻等往來不絕。
出處 南朝 梁 周興嗣《千字文》:「川流不息,淵澄取映。」
14萬人空巷
解釋 本指家家戶戶的人都奔向一個地方;以致住宅空蕩蕩的。現多指很多的人聚在一起;致使街巷都空了。形容轟動一時的盛況。
出處 宋 蘇軾《八月十七複登望海樓》詩:「賴有明朝看潮在,萬人空巷鬥新妝。」
15沸沸揚揚
解釋 沸沸:水翻滾的樣子;揚:掀動;升騰。開水翻滾;氣泡升騰的樣子。比喻人聲喧擾、議論紛紛。形容熙來攘往;非常熱鬧的情景。
出處 《山海經 西山經》:「其中多白玉,是有玉膏,其源沸沸湯湯。」
16觥籌交錯
解釋 酒杯和酒籌錯雜放置。形容眾人一起宴飲時的熱鬧景象。
出處 宋 歐陽修《醉翁亭記》:「射者中,奕者勝,觥籌交錯,起坐而喧嘩者,眾賓歡也。」
17車水馬龍
解釋 車絡繹不絕;有如流水;馬首尾相接;好像遊龍。形容沿途車馬很多;成群結隊;繁華熱鬧的場麵。也作「馬龍車水」。
出處 南朝 宋 範曄《後漢書 皇後紀上 明德馬皇後》:「前過濯龍門上,見外家問起居者,車如流水,馬如遊龍。」
18人山人海
解釋 人多得像大山大海一樣;形容聚集在一起的人特別多。
出處 《西胡老人繁勝錄》:「四山四海,三千三百,衣山衣海,卦山卦海,南山南海,人山人海。」
19比肩繼踵
解釋 比肩:肩膀挨著肩膀;繼踵:腳尖碰著腳後跟。肩膀靠著肩膀;腳尖碰著腳根。形容人多擁擠。
出處 春秋 齊 晏嬰《晏子春秋 雜下九》:「臨淄三百閭,張袂成陰,揮汗成雨,比肩繼踵而在,何為無人?」
20熙來攘往
解釋 熙、攘:喧鬧、紛亂的樣子。人來人往;喧鬧紛雜。
出處 清 李寶嘉《官場現形記》:「隻見這弄堂裏麵,熙來攘往,轂擊肩摩;那出進的轎子,更覺絡繹不絕。」
21人來人往
解釋 人來來往往連續不斷。也形容忙於應酬。
出處 清 曹雪芹《紅樓夢》第一百十回:「這兩三天人來人往,我瞧著那些人都照應不到,想必你沒有吩咐,還得你替我們操點心兒才好。」
22人歡馬叫
解釋 人在呼喊,馬在嘶鳴。形容一片喧鬧聲。
出處 明·淩濛初《二刻拍案驚奇》卷十四:「隻聽得外麵喧嚷,似有人喊馬嘶之聲,漸漸近前堂來了。」
23項背相望
解釋 項:頸項。原指前後相顧。後多形容行人擁擠,接連不斷。
出處 南朝 宋 範曄《後漢書 左雄傳》:「監司項背相望,與同疾疢。」
24攘來熙往
解釋 形容人來人往,非常熱鬧擁擠。
出處 《史記·貨殖列傳》:「天下熙熙,皆為利來;天下攘攘,皆為利往。」
25人多勢眾
解釋 人多勢力大。
出處 清 曹雪芹《紅樓夢》:「話說金榮因人多勢眾,又兼賈瑞勒令賠了不是,給秦鍾磕了頭,寶玉方才不吵鬧了。」
26爭先恐後
解釋 爭著向前;唯恐落後。
出處 明 屠勳《屠康僖公集 重建陡門橋記》:「匪公帑而樂施者爭先恐後。」
27單槍匹馬
解釋 ①作戰時單身上陣;冒險直進。②比喻做事單獨行動;沒有人幫助。也作「匹馬單槍」、「單兵獨馬」、「單人匹馬」。
出處 唐 汪遵《烏江》詩:「兵散弓殘挫虎威,單槍匹馬突重圍。」
28人才濟濟
解釋 人才:指德才兼備的人或有某種特長的人。濟濟:眾多的樣子。形容有才能的人很多。濟濟:眾多樣子。
出處 清 李汝珍《鏡花緣》第62回:「閏臣見人才濟濟,十分歡悅。」
29魚龍混雜
解釋 比喻壞人和好人混雜在一起;成分複雜。
出處 唐 張誌和《和漁夫詞》十三:「風攪長空浪攪風,魚龍混雜一川中。」
30接連不斷
解釋 連續不間斷。
出處 明 馮夢龍《東周列國誌》:「陳設兵衛,自王宮起,直至光家之門,街衢皆滿,接連不斷。」
31七嘴八舌
解釋 形容人多嘴雜;議論紛紛。也比喻讓別人充分發表意見。
出處 《好逑傳》第五回:「眾人正跑得有興頭上,忽被鐵公子攔住,便七嘴八舌地亂嚷。」
32浩浩蕩蕩
解釋 指水勢洶湧廣闊浩大。後形容規模宏大;氣勢雄壯。
出處 宋 範仲淹《嶽陽樓記》:「浩浩蕩蕩,橫無邊涯。」
33火樹銀花
解釋 火樹:火紅的樹;指樹上掛滿燈彩;銀花:銀白色的花。指燈光閃亮;絢麗燦爛。
出處 唐 蘇味道《正月十五夜》詩:「火樹銀花合,星橋鐵鎖開。」
34成千上萬
解釋 成:達到一定數量;上:達到一定程度或數量。累計成千;達到萬數。形容數量極多。也作「成千成萬」、「成千累萬」。
出處 清 文康《兒女英雄傳》第30回:「他看著那烏克齋、鄧和公這班人,一幫動輒就是成千累萬,未免就把世路人情看得容易了。」
35應接不暇
解釋 暇。空閑。風景好看;東西好而多;看不過來;或人、事物太多;來不及接待、應付。
出處 南朝 宋 劉義慶《世說新語 言語》:「從山陰道上行,山川自相映發,使人應接不暇。」
36千軍萬馬
解釋 有千軍萬馬。形容人很多;勢力強大。
出處 《梁書 陳慶之傳》:「先是洛陽童謠曰:‘名師大將莫自牢,千兵萬馬避白袍。’」
37不計其數
解釋 計:計算。沒法子計算數目。形容極多。
出處 宋 周密《癸辛雜識別集下 襄陽始末》:「火炮、藥箭射死北兵及墜水者,不計其數。」
38鑼鼓喧天
解釋 喧:聲音大。鑼鼓的聲音震天響。用敲鑼打鼓來表示喜慶的意思。
出處 元 尚仲賢《單鞭奪槊》第四折:「早來到北邙前麵,猛聽的鑼鼓喧天,那軍不到三千,擁出個將一員,雄糾糾威風武藝顯。」
39繁榮昌盛
解釋 繁榮:原指草木枝葉;花朵茂盛;引申為事物蓬勃發展;昌盛:興旺;興盛。形容國家或事業興旺發達、欣欣向榮的景象。
出處 毛澤東《中國人民站起來了》:「為什麼不能在勝利以後建設一個繁榮昌盛的國家呢?」
40燈火輝煌
解釋 燈火燦爛;形容一片熱鬧非凡的景象。
出處 明 馮夢龍《喻世明言》:「理宗皇帝遊苑,登鳳凰山,至夜望見西湖內燈火輝煌,一片光明。」
41震耳欲聾
解釋 耳朵都要振聾了。形容很大;特別響。
出處 沙汀《呼嚎》:「每座茶館裏都人聲鼎沸,而超越這個,則是茶堂倌震耳欲聾的吆喝聲。」
42人才輩出
解釋 人才:指德才兼備的人或有某種特長的人;輩出:成批地連續出現。有才能的人一批接一批湧來。形容人才一批接一批不斷湧現。
出處 清 李漁《閑情偶寄 詞曲 格局第六》:「猶之詩、賦、古文以及時藝,其中人才輩出,一人勝似一人。」
43花天酒地
解釋 花:比喻美女;舊指娼妓或娼館。指整天挾妓飲酒。形容沉湎於吃喝嫖賭的荒淫腐化生活。
出處 清 李寶嘉《官場現形記》第27回:「到京之後,又複花天酒地,任意招搖。」
44欣喜若狂
解釋 形容高興到了極點。欣喜:歡喜;若:好像;狂:感情失去控製。
出處 唐 杜甫《聞官軍收河南河北》:「卻看妻子愁何在,漫卷詩書喜欲狂。」
45眾說紛紜
解釋 紛紜:言論、事情等多而雜亂。說法多而雜。
出處 元 戴表元《剡源集》第20卷:「然當純公既沒,眾說紛紜,卒能堅忍植立。」
46前呼後擁
解釋 前麵的人喝道;後麵的人簇擁著。形容權貴們的氣勢。
出處 宋 李燾《續資治通鑒長編》:「士之學古入官,遭時得位,紆金拖紫,躍馬食肉,前呼後擁,延賞宗族,此足以為榮矣。」
47貪生怕死
解釋 貪:貪戀。貪圖生存;懼害死亡。形容為了活命而失去正義的原則。
出處 東漢 班固《漢書 文三王傳》:「今立自知賊殺中郎曹將,冬日迫促,貪生畏死,即詐僵仆陽病,徼幸得逾於須臾。」
48人丁興旺
解釋 形容子孫後代人很多。
出處 歐陽山《苦鬥》:「周家原本是人丁興旺的,這會兒死的死,逃的逃,嫁的嫁,出門的出門,坐牢的坐牢。」
49人滿為患
解釋 因人多造成了困難。
出處 郭沫若《洪波曲》第二章一:「客棧小,已經人滿為患。」
50寡不敵眾
解釋 人少的敵不過人多的。
出處 先秦 孟軻《孟子 梁惠王上》:「寡固不可以敵眾。」
51賓客如雲
解釋 來客多得如聚集的雲層。形容客人多。
出處 明 馮夢龍《古今小說 月明和尚度柳翠》:「穿著布素,閉門念佛;雖賓客如雲,此日斷不接見,以此為常。」
52人喊馬嘶
解釋 嘶:馬叫。人人在呐喊;馬在嘶叫。形容喧鬧嘈雜的聲音。
出處 明 淩濛初《二刻拍案驚奇》第14卷:「隻聽得外麵喧嚷,似有人喊馬嘶之聲,漸漸近前堂來。」
53珠圍翠繞
解釋 珍珠、翡翠團團圍繞。形容豪華、富貴或女子服飾華麗。也形容美女侍從眾多。
出處 元 金好問《書貽第三女珍》:「珠圍翠繞三花樹,李白桃紅一撚春。」
54稠人廣眾
解釋 稠:多而密。指人很多的場合。
出處 東漢 班固《漢書 灌夫傳》:「稠人廣眾,薦寵下輩。」
55人多口雜
解釋 指談論的人多,各種議論都有。
出處 《脂硯齋重評石頭記》第九回:「寧府人多口雜,那些不得誌的奴仆們端能造言誹謗主人。」
56家家戶戶
解釋 每家每戶。指所有的人家。
出處 明·馮夢龍《喻世明言·蔣興哥重會珍珠衫》:「光陰似箭,不覺殘年將盡,家家戶戶,鬧轟轟的煖火盆,放爆竹,吃合家歡耍子。」
57子孫後代
解釋 一個祖先的直到最遠一代的後裔。
出處 路遙《平凡的世界》第五卷第22章:「樹活皮,人活臉,他金家的子孫後代都成了眾人唾罵的對象!」
58多種多樣
解釋 多方麵,各種各樣或有變化。
出處 曹禺《我的生活和創作道路》:「《聊齋》寫的人物很多,性格多種多樣,故事曲折,引人入勝。」
59趨之若鶩
解釋 趨:奔赴;舊附快走。鶩:鴨子。像鴨子一樣成群跑過去。比喻很多人急著趕去。
出處 清·曾樸《孽海花》第二十七回:「京外的官員,那個不趨之若鶩呢!」
60馬如遊龍
解釋 形容人馬熙熙攘攘的景象。
出處 南朝 宋 範曄《後漢書 皇後紀上 明德馬皇後》:「見外家問起居者,車如流水,馬如遊龍。」
61挨肩擦背
解釋 挨:靠近;擦:接觸。形容緊緊挨著;也形容人多而擁擠。
出處 《清平山堂話本 錯認屍》:「當日鬧動城裏城外人都得知,男子婦人,挨肩擦背,不計其數,一齊來看。」
62接踵而至
解釋 踵:腳後跟;接踵:足跟相接。後頭的人腳尖挨上前頭人的腳跟;一個跟著一個來到。形容人特別多;絡繹不絕。或事情連續不斷地發生。也作「繼踵而至」、「接踵而來」。
出處 《新編五代史平話 唐史下》:「是日唐主大軍接踵而至。」
63揮汗成雨
解釋 揮:灑,潑。用手抹汗,汗灑下去就跟下雨一樣。形容人多。
出處 春秋 齊 晏嬰《晏子春秋 雜下九》:「齊之臨淄三百閭,張袂成陰,揮汗成雨,比肩繼踵而在,何為無人?」
64戶限為穿
解釋 戶限:門檻;為:被。門檻都踩破了。形容進出的人很多。
出處 唐 李綽《尚書故實》:「(智永禪師)積年學書,禿筆頭十甕,每甕皆數石。人來覓書,並請題頭者如市,所居戶限為之穿穴。」
65接踵而來
解釋 踵:腳後跟。一個跟著一個到來;腳步緊相連。
出處 清 曾樸《孽海花》第25回:「當此內憂外患接踵而來,老夫子係天下人望,我倒可惜他多此一段閑情逸致!」
66萬頭攢動
解釋 形容許多人聚集在一起爭著看。
出處 清·吳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》第43回:「時候雖早,那看榜的人,卻也萬頭攢動。」
67人多嘴雜
解釋 雜:雜亂,多種多樣。談論的人多,說法多種多樣。也指在場的人多,七嘴八舌。
出處 清 李汝珍《鏡花緣》:「閨臣恐人多嘴雜,說話不便,即同良箴,紅蕖,紫綃另在一房居住。」
68盛況空前
解釋 形容熱鬧至極
出處 陸文夫《為讀者想》:「隻有把廳堂擠得滿滿,才算得上是盛況空前。」
69來來往往
解釋 指多次來和去交往
出處 明·施耐庵《水滸傳》第13回:「兩個在陣前,來來往往,番番複複,攪做一團,扭做一塊。」
70日無暇晷
解釋 形容沒有一點空閑的時候。
出處 清 吳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》第一回:「所講的不是嫖經,便是賭局,花天酒地,鬧個不休,車水馬龍,日無暇晷。」
71比肩疊跡
解釋 比:並。肩並肩,足跡相疊。形容人多。
出處 唐 柳宗元《與友人論為文書》:「榮古虐今者,比肩疊跡。」
72攘攘熙熙
解釋 喧嚷紛雜貌。
出處 《三元裏抗英社學史料·太和市聯升社學序》:「果然蜂趨蟻附,攘攘熙熙,誠不出神靈所料者矣。」
73八街九陌
解釋 形容城市的街道縱橫,市麵繁華。
出處 《三輔舊事》:「長安城中,八街九陌。」
74摩肩接轂
解釋 肩挨著肩,車輪挨著車輪。形容人多擁擠。
出處 明 徐弘祖《徐霞客遊記 遊嵩山日記》:「伊闕摩肩接轂,為楚豫大道。」
75掎裳連袂
解釋 裙子牽住裙子,袖子連著袖子。形容人多。
出處 宋·劉從義《重修開元寺行廊功德碑》:「服靚妝,繼日以掎裳連袂。」
76冠蓋如雲
解釋 官員們的禮帽和車篷密集得像一片雲層。形容集合會場中官宦士紳聚集得很多。冠:禮帽;蓋:車篷。二者借指官吏士紳。
出處 東漢 班固《西都賦》:「英俊之域,紱冕所興;冠蓋如雲,七相五公。」
77冠蓋相望
解釋 冠蓋:指仁宦的冠服和車蓋,用作官員代稱;相望:互相看得見。形容政府的使節或官員往來不絕。
出處 西漢 劉向《戰國策 魏策四》:「魏使人求救於秦,冠蓋相望,秦救不出。」
78腹有鱗甲
解釋 鱗甲:比喻人多巧詐的心。比喻居心險惡,不可接近。
出處 晉 陳壽《三國誌 蜀誌 陳震傳》:「孝起前臨至吳,為吾說正方腹中有鱗甲,鄉黨以為不可近。」
79肩摩轂擊
解釋 肩膀和肩膀相摩,車輪和車輪相撞。形容行人車輛往來擁擠。
出處 西漢 劉向《戰國策 齊策一》:「臨淄之途,車轂擊,人肩摩,連衽成帷。」
80結駟連騎
解釋 隨從、車馬眾多。形容排場闊綽。
出處 西漢 司馬遷《史記 仲尼弟子列傳》:「子貢相衛,而結駟連騎,排藜藿入窮閻,過謝原憲。」
81張袂成帷
解釋 張開袖子成為帷幕。形容人多。
出處 漢·劉向《說苑·奉使》:「齊之臨淄三百閭,張袂成帷,揮汗成雨,比肩繼踵而在,何為無人?」
82張袂成陰
解釋 張開袖子能遮掩天日,成為陰天。形容人多。
出處 《晏子春秋·雜下九》:「晏子對曰:‘齊之臨淄三百閭,張袂成陰,揮汗成雨,比肩繼踵而在,何為無人?’」
83挨山塞海
解釋 形容人極多而擁擠不堪。
出處 明 淩濛初《初刻拍案驚奇》第17卷:「那日觀看的人,何止挨山塞海。」
84比肩接踵
解釋 肩碰肩,腳跟腳。形容人多擁擠或接連不斷。
出處 清 戴名世《序》:「天下之謬悠庸爛者,比肩接踵,不可勝數。」
85紅飛翠舞
解釋 紅、翠:指服裝的色彩,泛指各種各樣的顏色。形容婦女們穿著各種顏色的漂亮衣服,盡興嬉戲,熱鬧非凡的情景。
出處 清·曹雪芹《紅樓夢》第62回:「呼三喝四,喊七叫八,滿廳中紅飛翠舞,玉動珠搖,真是十分熱鬧。」
86笙歌鼎沸
解釋 形容樂聲歌聲熱鬧非常。
出處 宋·吳自牧《夢粱錄·清明節》:「此日又有龍舟可觀,都人不論貧富,傾城而出,笙歌鼎沸,鼓吹喧天。」
87花天錦地
解釋 形容繁華熱鬧。
出處 明 馮夢龍《古今小說》第五卷:「行至長安,果然是花天錦地,比新豐市又不相同。」
88人千人萬
解釋 形容人多。
89魚龍變化
解釋 謂魚變化為龍。比喻世事或人的根本性變化。
出處 宋·劉克莊《水龍吟》詞:「任蛙蟆勝負,魚龍變化,儂方在、華胥國。」
90摩肩擦踵
解釋 形容來往行人眾多,很擁擠。
91屨賤踴貴
解釋 原指被砍鄶的人很多,致使鞋子價賤而踴價貴。後形容刑罰既重又濫。也比喻犯罪的人多。
出處 先秦 左丘明《左傳 昭公三年》:「國之諸市,屨賤踴貴,民人痛疾。」
92人稠物穰
解釋 稠:稠密,多。穰:豐盛。人口眾多,物產豐盛。形容城市繁榮昌盛的景象。
出處 元·胡用和《粉蝶兒·題金陵景》套曲:「人稠物穰景非常,真乃是魚龍變化之鄉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