形容孩子成績優秀的成語
1出類拔萃
解釋 出:超過;類:同類;拔:超出;萃:草叢生的樣子;比喻聚集在一起的人或物。超出那一類;高出那一群。形容人的品德、才能超出同類之上。
出處 先秦 孟軻《孟子 公孫醜上》:「聖人之於民,亦類也。出於其類,拔乎其萃,自生民以來,未有盛於孔子也。」
2名列前茅
解釋 名:名次;前茅:春秋時楚國用茅草做報警用的旌旗;行軍時拿著走在隊伍的前麵;作為報警的信號;故稱「前茅」。比喻名次掛在前麵。多指考試或競賽等。
出處 先秦 左丘明《左傳 宣公十二年》:「蔿敖為宰,擇楚國之令典,軍行,右轅,左追蓐,前茅慮無,中權,後勁。」
3捷足先登
解釋 登:方言「得來」的合音。腳步快的先得到。比喻行動敏捷的人優先達到目的。
出處 西漢 司馬遷《史記 淮陰侯列傳》:「秦失其鹿,天下共逐之,於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。」
4數一數二
解釋 不數第一;也數第二。形容突出。
出處 元 戴善夫《風光好》第三折:「學士,此乃金陵數一數二的歌者,與學士遞一杯。」
5功成名就
解釋 功:功業。就:達到。功績取得了,名聲也有了。
出處 《墨子·修身》:「功成名遂,名譽不可虛假。」
6品學兼優
解釋 兼:都。思想品德和學業都很優秀。
出處 清 文康《兒女英雄傳》第九回:「一定是一位品學兼優,閱曆通達的老長輩。」
7爐火純青
解釋 純:純粹;青:藍色的;純青:爐火的溫度達到最高點。相傳道家煉丹;到爐子裏的火焰從紅色轉成純青色的時候;就算成功了。比喻功夫造詣已達到了精湛、純熟、完美的地步。
出處 清 曾樸《孽海花》第25回:「到了現在,可已到了爐火純青的氣候,正是弟兄們各顯身手的時期。」
8首屈一指
解釋 扳指頭計數;首先彎下大拇指;表示第一。指居第一位。引申為最好的。
出處 清 顏光敏《顏氏家藏尺牘 施侍讀閏章》:「海論詩輒為首屈一指。」
9手不釋卷
解釋 釋:放開;卷:書本。書本不離手。形容勤奮好學。
出處 三國 魏 曹丕《典論 自敘》:「上雅好詩書文籍,雖在軍旅,手不釋卷。」
10一鳴驚人
解釋 比喻平時沒有突出的表現;一下子做出驚人的成績。
出處 西漢 司馬遷《史記 滑稽列傳》:「此鳥不飛則已,一飛衝天;不鳴則已,一鳴驚人。」
11專心致誌
解釋 心裏很專一;注意力集中。致:極盡;誌:心意;誌趣。
出處 先秦 孟軻《孟子 告子上》:「今夫弈之為數,小數也,不專心致誌,則不得也。」
12實事求是
解釋 實事:客觀事物;求:研究。是:事物內部的規律性。指客觀存在的一切事物。
出處 東漢 班固《漢書 河間獻王劉德傳》:「河間獻王德以孝景前二年立,修學好古,實事求是。」
13有始有終
解釋 有開始也有結束。指做事能夠堅持到底;不半途而廢。
出處 先秦 孔子《論語 子張》:「有始有卒者,其惟聖人乎!」
14一無所有
解釋 什麼都沒有(一:一概;完全)。
出處 《敦煌變文集 廬山遠公話》:「如水中之月,空裏之風,萬法皆無,一無所有。」
15舉一反三
解釋 反:類推。從一件事情類推而知道相似的許多事情。比喻善於學習;能夠由此及彼。
出處 先秦 孔子《論語 述而》:「舉一隅,不以三隅反,則不複也。」
16衝鋒陷陣
解釋 陷陣:攻破;深入敵陣。衝向敵人的防線;攻破敵人的陣地。形容作戰英勇。
出處 《北齊書 崔暹傳》:「衝鋒陷陣,大有其人。」
17分秒必爭
解釋 一分一秒的時間都要爭奪過來。形容做事的時間抓得很緊。
出處 柯岩《奇異的書簡 船長》:「我們現在要搞四化,分秒必爭哩!」
18埋頭苦幹
解釋 埋頭:一直低著頭;苦幹:盡心盡力地幹。形容工作勤奮、努力。
出處 魯迅《且介亭雜文 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》:「我們從古以來,就有埋頭苦幹的人,有拚命硬幹的人。」
19夜以繼日
解釋 以:用;拿;繼:繼續連接。用晚上的時間接上白天。形容日夜不停地工作。
出處 先秦 孟軻《孟子 離婁下》:「仰而思之,夜以繼日。」
20大公無私
解釋 一心為公;沒有私心。也指處理事情公平正確;不偏袒任何一方。
出處 清 龔自珍《論私》:「矜其同官曰:某甲可謂大公無私也已。」
21奮不顧身
解釋 奮:振作精神;鼓起幹勁。指勇往直前;不顧個人安危。
出處 西漢 司馬遷《報任安書》:「常思奮不顧身以徇國家之急。」
22廢寢忘食
解釋 廢:停止。顧不上睡覺;忘掉了吃飯。形容學習或工作積極努力;用心專一。
出處 南朝 齊 王融《曲水詩序》:「猶且具明廢寢,昃晷忘餐。」
23標新立異
解釋 標:揭舉;立:樹立。持不同的態度或看法。提出新奇的見解和主張;表示與一般不同。
出處 南朝 宋 劉義慶《世說新語 文學》:「支道林在白馬寺中,將馮太常共語,因及《逍遙》,支卓然標新理於二家之表,立異義於眾賢之外。」
24獨占鼇頭
解釋 鼇:傳說中的大海龜、海鱉。舊時皇宮的殿門前台階中間刻有飛龍及巨鼇的浮雕;皇帝在殿前召見新考中的狀元、榜眼等人。狀元跪在前麵;正好是飛龍巨鼇浮雕的頭部。原指科舉考試中了狀元。現泛指占首位或第一名。
出處 元 無名氏《陳州糶米》楔子:「殿前曾獻升平策,獨占鼇頭第一名。」
25百煉成鋼
解釋 煉:冶煉。鐵經過反複錘煉便成為堅韌的鋼。比喻經過長期的、多次的鍛煉;使人非常堅強。
出處 郭小川《保衛我們的黨》詩:「點起鬥爭的烈火,使人在烈火中百煉成鋼。」
26赴湯蹈火
解釋 赴:去;走向;湯:開水;蹈:踩。投入沸水;踏上烈火。比喻奮不顧身;不避艱險。
出處 晉 稽康《與山巨源絕交書》:「長而見羈,則狂顧頓纓,赴湯蹈火。」
27鍥而不舍
解釋 鍥:雕刻;舍:停止。不停地雕刻。比喻做事或學習有恒心。
出處 先秦 荀況《荀子 勸學》:「鍥而舍之,朽木不折;鍥而不舍,金石可鏤。」
28集思廣益
解釋 集:集中;思:思想;廣:擴大;益:好處。集中群眾的意見和智慧;取得更好的效果。也指集中眾人的思想和智慧;廣泛吸收好的意見。
出處 三國 蜀 諸葛亮《教與軍師長史參軍掾屬》:「夫參署者,集眾思,廣忠益也。」
29高談闊論
解釋 高:大聲地;闊:廣闊。指誌趣高雅、範圍廣泛的談論。多含褒義。也指大發議論或不著邊際地談論。多含貶義。
出處 唐 呂岩《徽宗齋會》:「高談闊論若無人,可惜明君不遇真。」
30任勞任怨
解釋 任:擔當、承擔。做事既能承受勞苦;又能承受埋怨。
出處 清 顏光敏《顏氏家藏尺牘》:「惟存一矢公矢慎之心,無愧屋漏,而闈中任勞任怨,種種非筆所能盡。」
31兢兢業業
解釋 兢兢:小心謹慎的樣子;業業:擔心害怕的樣子。形容做事小心謹慎;認真踏實。
出處 《詩經 大雅 雲漢》:「早既大甚,則不可推。兢兢業業,如霆如雷。」
32全神貫注
解釋 貫注:集中在一點。全部精神集中在一點上。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。
出處 錢鍾書《圍城》:「人事太忙,不許我們全神貫注,無間斷地專懷念一個人。」
33隻爭朝夕
解釋 比喻抓緊時間,力爭在最短的時間內達到目的。
出處 毛澤東《滿江紅 和郭沫若同誌》:「多少事,從來急;天地轉,光陰迫。一萬年太久,隻爭朝夕。」
34各抒己見
解釋 抒:抒發,發表。各人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。
出處 清 李汝珍《鏡花緣》第74回:「據我主意,何不各抒己見,出個式子,豈不新鮮些?」
35喜出望外
解釋 望:希望;意料。遇到意外的喜事;心中非常高興。
出處 宋 蘇軾《與李之儀》:「契闊八年,豈謂複有見日,漸近中原,辱書尤數,喜出望外。」
36堅持不懈
解釋 懈:放鬆。堅持到底;沒有絲毫的鬆懈。
出處 《清史稿 劉體重傳》:「遇大雨,賊決河自衛。煦激勵兵團,堅持不懈,賊窮蹙乞降,遂複濮洲。」
37大有作為
解釋 能夠很好地發揮作用;做出顯著成績。作為:可做的事;也可指做出成績。
出處 先秦 孟軻《孟子 公孫醜下》:「故將大有為之君,必有所不召之臣,欲有謀焉則主不之。」朱熹集注:「大有為之君,大有作為,非常之君也。」
38學而不厭
解釋 學習總感到不滿足。形容好學。厭:滿足。
出處 先秦 孔子《論語 述而》:「默而識之,學而不厭,誨人不倦,何有於我哉?」
39安於現狀
解釋 安:對生活、工作等感到滿足合適;現狀:目前的狀況。習慣滿足於目前的狀況;不求進步。
出處 王朝聞《論鳳姐》第11章:「這樣的夢境,與我那不安於現狀又不能改變現狀的生活實際有關。」
40彬彬有禮
解釋 彬彬:原為文采與質樸兼備貌。形容文雅而有禮貌。
出處 清 李汝珍《鏡花緣》第83回:「喚出他兩個兒子,兄先弟後,彬彬有禮。」
41執法如山
解釋 執行法令像山一樣不可動搖。形容執法嚴厲。
出處 清 李綠園《歧路燈》:「本道言出如箭,執法如山,三尺法不能為不肖者宥也。」
42普天同慶
解釋 普:普遍;天:天下;慶:慶賀。普天下共同慶祝。
出處 南朝 宋 劉義慶《世說新語》:「皇子誕育,普天同慶,臣無勳焉,百猥頒厚賚。」
43歡天喜地
解釋 形容非常高興、快樂。
出處 元 王實甫《西廂記》第二本第三折:「則見他歡天喜地,謹依來命。」
44溫文爾雅
解釋 形容人態度溫和;舉動斯文。現有時也指缺乏鬥爭性;做事不大膽潑辣;沒有闖勁。爾雅:文雅。
出處 清 蒲鬆齡《聊齋誌異 陳錫九》:「太守愕然曰:‘此名士之子,溫文爾雅,烏能作賊?’」
45狼吞虎咽
解釋 像狼虎一樣吞咽東西。形容吃東西又猛又急的樣子。
出處 清 李寶嘉《官場現形記》第34回:「有一寸見方大小,和在飯裏,不上一刻工夫,狼吞虎咽,居然吃個精光。」
46目不轉睛
解釋 睛:眼珠。眼睛不眨;眼珠不轉地盯著看。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;看得出神。
出處 晉 楊泉《物理論》:「子義燃燭危坐通曉,目不轉睛,膝不移處。」
47精益求精
解釋 精:完美;益:更加。已經十分美好了;還要求更加美好。指對某種技能或學術的追求很高;沒有止境。
出處 先秦 孔子《論語 學而》:「《詩》雲:‘如切如磋,如琢如磨。’」宋 朱熹注:「言治骨角者,既切之而複磋之;治玉石者,既琢之而複磨之,治之已精,而益求其精也。」
48群策群力
解釋 策:計策;主意。群:集體;大家人。指發揮集體的作用;大家一起來想辦法;貢獻力量。
出處 漢 揚雄《法言 重黎》:「漢屈群策,群策屈群力。」
49聚精會神
解釋 集中全部精神。原有集思廣益的意思;現常用以形容專心致誌;精神高度集中。
出處 漢 王褒《聖主得賢臣頌》:「明明在朝,穆穆列布,聚精會神,相得益章。」
50足智多謀
解釋 足夠的才智;大量的計謀。形容善於動腦筋出主意。謀:計謀。
出處 元 無名氏《錦雲堂暗定連環計》:「老夫遍觀朝中,足智多謀,無如司徒者。」
51通宵達旦
解釋 整整一夜到天亮。通宵:整夜;達:到;旦:天亮。
出處 明 馮夢龍《醒世恒言 獨孤生歸途鬧夢》:「獅蠻社火,鼓樂笙簫,通宵達旦。」
52視死如歸
解釋 把死看得好像回家一樣平常。形容為了正義事業;不怕犧牲生命。
出處 《韓非子 外儲說左下》:「三軍既成陣,使士視死如歸,臣不如公子成父。」《呂氏春秋 勿躬》:「三軍之士,視死如歸。」
53鐵麵無私
解釋 形容公正嚴明;不講情麵。鐵麵:比喻剛直無私。
出處 清 曹雪芹《紅樓夢》第45回:「我想必得你去作個‘監社禦史’,鐵麵無私才好。」
54嚴於律己
解釋 律:約束。嚴格地約束自己。形容對自己要求嚴格。也作「嚴以律己」。
出處 宋 陳亮《謝曾察院君》:「嚴於律己,出而見之事功;心乎愛民,動必關天治道。」
55豐功偉績
解釋 豐:多;偉:大;顯赫。偉大的功勳和成就。
出處 宋 周行己《上宰相書》:「逮事三主,始終一心,豐功偉績,昭煥今古。」
56儀表堂堂
解釋 儀表:人的外表;風度;堂堂:儀容莊嚴大方的樣子。形容人的容貌端正。風度威嚴。
出處 郭沫若《蔡文姬》第二幕:「曹丞相魁梧奇偉,儀表堂堂。」
57體貼入微
解釋 形容對人照顧和關懷非常細心周到。體貼:細心為別人著想;入微:很小的地方都照顧到。
出處 清 吳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》第38回:「‘隻要心平點,少看點利錢,那些貧民便受惠多了。’我笑道:‘這可謂體貼入微了。’」
58卓有成效
解釋 卓:卓越;突出。形容成績效果顯著突出。
出處 明 王守仁《申行十家牌法》:「若巡訪勸諭著有成效者,縣官備禮親造其廬,重加獎勵。」
59大巧若拙
解釋 真正靈巧的人;不自炫耀;表麵上卻好像很笨拙。
出處 先秦 李耳《老子》:「大直若屈,大巧若拙,大辨若訥。」
60孜孜不倦
解釋 勤奮努力;不知疲倦(孜孜:勤勉的樣子)。
出處 《尚書 君陳》:「惟日孜孜,無敢逸豫。」《後漢書 魯丕傳》:「性沉深好學,孳孳不倦。」《三國誌 蜀書 向朗傳》:「乃更潛心典籍,孜孜不倦。」
61引人注目
解釋 引起別人的注意。形容人或事物很具特色。能引起人們的注意。
出處 毛澤東《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十四件大事》:「也有敲鑼打鼓,引人注目的。」
62忠心耿耿
解釋 耿耿:忠誠的樣子。形容非常忠誠。
出處 清 李汝珍《鏡花緣》第57回:「當日令尊伯伯為國捐軀,雖大事未成,然忠心耿耿,自能名垂不朽。」
63才華橫溢
解釋 才華:表現於外的才能。多指文學文藝書畫方麵而言。很有才華;或充滿了才華。
出處 清·曾國藩《曾國藩家書·道光26年4月16日》:「溫弟時文已才華橫溢,長安諸友多稱賞之。」
64拔刀相助
解釋 拔刀幫助被欺侮的人;形容見義勇為。常與「路見不平」搭配使用。
出處 元 無名氏《連環記》第四折:「連李肅也不忿其事,因此拔刀相助,得成大功。」
65持之以恒
解釋 持:保持;堅持;之:代詞;指所要堅持的東西;恒:長久;指恒心。有恒心地堅持下去。也作「持之以久」。
出處 宋 樓鑰《攻愧集 雷兩應詔封事》:「凡應天下之事,一切行之以誠,持之以久。」
66旗開得勝
解釋 形容戰鬥順利;一出兵就取得了勝利。
出處 元 無名氏《射柳捶丸》第四折:「托賴主人洪福,旗開得勝,馬到成功。」
67無所作為
解釋 作為:做出成績。指工作中安於現狀;缺乏創造性。
出處 宋 朱熹《朱子語類》:「然黃帝亦曾用兵戰鬥,亦不是全然無所作為也。」
68有所作為
解釋 可以做事情;並能取得較大的成績。
出處 先秦 孟軻《孟子 離婁下》:「人有不為也,而後可以有為。」
69炯炯有神
解釋 炯炯:明亮的樣子。形容眼睛明亮有神。
出處 晉 潘嶽《秋興賦》:「登春台之熙熙兮,珥金貂之炯炯。」
70眉清目秀
解釋 眉、目:泛指容貌;清、秀:秀麗而不俗氣。形容容貌清俊秀麗。
出處 元 李直夫《合同文學》第一折:「有個孩兒喚做安住,今年三歲,生得眉清目秀,是好一個孩兒也。」
71神采奕奕
解釋 形容精神飽滿;容光煥發。神采:人麵部的神氣和光彩。奕奕:精神煥發的樣子。
出處 明 沈德符《野獲編 玩具》:「細視良久,則筆意透出絹外,神采奕奕。」
72神采飛揚
解釋 神采:人麵部的神氣和光彩。臉上的神態煥發有神。形容人興奮得意;精神煥發的樣子。
出處 丁玲《夢珂》:「她居然很能夠安逸的,高貴的,走過去握那少年導演的手,又用那神采飛揚的眼光去照顧一下全室的人。」
73秀外慧中
解釋 外表秀美;內心聰明。秀:秀美;慧:聰明。
出處 唐 韓愈《送李願歸盤穀序》:「才畯滿前,道古今而譽盛德,入耳不煩,曲眉豐頰,清聲而便體,秀外而惠中。」
74聰明伶俐
解釋 伶俐:靈活。形容小孩子頭腦靈活;記憶力和理解力強。
出處 明 馮夢龍《醒世恒言 賣油郎獨占花魁》:「你是聰明伶俐的人,也須識些輕重。」
75落落大方
解釋 落落:坦率開朗;舉止瀟灑自然。形容言談舉止自然大方;不拘謹。
出處 清 石玉昆《三俠五義》第69回:「杜雍卻不推辭,將通身換了,更覺落落大方。」
76觸類旁通
解釋 觸類:接觸某一方麵的事物;旁通:互相貫通。指掌握或懂得了某一事物的知識或規律;就可以由此及彼;了解和掌握同類的其它事物。
出處 《周易 係辭上》:「引而伸之,觸類而長之,天下之能事畢矣。」
77謙虛謹慎
解釋 謙虛:虛心;不自滿;謹慎:慎重小心。形容人虛心禮讓;小心謹慎。
出處 《晉書 張賓載記》:「封濮陽侯,任遇優顯,寵冠當時,而謙虛敬慎,開襟下士。」
78遙遙領先
解釋 遙遙:遠遠;很遠。遠遠地走在人家的前麵。
出處 羅來勇《世界在他們眼前展開》:「我們的聲譽就是實力——遙遙領先的技術和工藝。」
79金榜題名
解釋 金榜:科舉時代殿試揭曉的黃榜;題名:寫上名字。名字寫在金榜上。泛指通過考試後被錄取。
出處 五代 王定保《唐摭言》第三卷:「何扶,太和九年及第;明年,捷三篇,因以一絕寄舊同年曰:‘金榜題名墨上新,今年依舊去年春。花間每被紅妝問,何事重來隻一人?’」
80風度翩翩
解釋 風度:美好的舉止姿態;翩翩:文雅的樣子。舉止文雅優美。
出處 西漢 司馬遷《史記 平原君列傳》:「平原君,翩翩濁世之佳公子也。」
81驕傲自滿
解釋 自高自大;滿足於自己已有的成績。
出處 宋 王明清《揮麈後錄》第八卷:「既登宥密,頗驕傲自滿。」
82不恥下問
解釋 不恥:不以為恥辱;下問:降低身份請教別人。不以向比自己學識差或地位低的人去請教為可恥。形容虛心求教。
出處 先秦 孔子《論語 公冶長》:「敏而好學,不恥下問,是以謂之文也。」何晏集解:「下問,謂凡在己下者。」
83獨出心裁
解釋 心裁:心中的構思、設計。原指詩文的構思、安排獨特新穎。現在泛指獨自想出與眾不同的辦法來。
出處 清 李汝珍《鏡花緣》:「王弼注釋《周易》,撇了象占舊解,獨出心裁,暢言義理,於是天下後世,凡言《易》言,莫不宗之。」
84麵如土色
解釋 土色:灰黃色。臉色像泥土的顏色一樣。形容非常恐懼的樣子。
出處 《敦煌變文集 捉季布傳文》:「歸到壁前看季布,麵如土色結眉額。」
85一筆抹煞
解釋 抹煞:塗抹掉;勾銷。比喻輕率地把成績、優點全部否定。也作「一筆抹殺」。
出處 徐特立《研究曆史的目的與方法》:「可是對於他們在某一個時候追求真理的熱忱和老績,我們現在是不該一筆抹煞的。」
86爭分奪秒
解釋 不放過一分一秒;形容對時間抓得很緊。也作「分秒必爭」。
出處 《晉書 陶侃傳》:「常語人曰:‘大禹聖者,乃惜寸陰,至於眾人,當惜分陰。」
87發憤圖強
解釋 發憤:決心努力;圖:謀求。下定決心努力謀求強盛。
出處 何香凝《孫中山與廖仲愷》:「孫先生在那次聚會上談得並不多,隻泛泛地談到了中國積弱太甚了,應該發憤圖強,徹底革命。」
88磨杵成針
解釋 把鐵棒磨成了針。比喻做任何艱難的工作,隻要有毅力,下苦功,就能夠克服困難,做出成績。
出處 明 楊慎《七星橋記》:「矢磨杵成針之誌,徼折梅寄慲之靈。」
89繩鋸木斷
解釋 拉繩作鋸;也能鋸斷木頭。比喻力量雖小;條件雖差;隻要堅持不懈地去做;就能把難辦的事做成。
出處 宋 羅大經《鶴林玉露》第十卷:「一日一錢,千日一千,繩鋸木斷,水滴石穿。」
90一表人才
解釋 形容人的相貌;儀表都很出色。
出處 元 關漢卿《望江亭》第一折:「夫人,放著你這一表人物,怕沒有中意的丈夫嫁一個麼!」
91勤勤懇懇
解釋 形容對人對事誠懇、熱情。亦指工作勤奮,一絲不苟。
出處 漢·司馬遷《報任少卿書》:「曩者辱賜書,教以順於接物,推賢進士為務,意氣勤勤懇懇。」
92勤學苦練
解釋 認真學習,刻苦訓練。
出處 老舍《文藝學徒》:「在他的一幅作品裏,四妙鹹備,樣樣表現著他終生勤學苦練、奮鬥不懈的精神。」
93口齒伶俐
解釋 口齒:說話、言談;伶俐:聰明,靈活。談吐麻利,應付自如。形容口才好。
出處 清·曹雪芹《紅樓夢》第三十三回:「寶玉素日雖然口角伶俐,此時一心卻為金釧兒感傷,恨不得也身亡命殞。」
94振奮人心
解釋 振奮:振作奮發。使人們振作奮發。
出處 峻青《火把讚》:「啊,火把,這飽經革命風暴的膠東老根據地的鄉親們手中高舉的火把,是那麼熾熱,那麼明亮,那麼振奮人心。」
95排憂解難
解釋 排除憂愁,解除困難。
出處 鄧小平《把教育工作認真抓起來》:「各級黨政負責同誌,要經常深入學校,傾聽廣大師生的意見和呼聲,為他們排憂解難。」
96深明大義
解釋 謂識大體,顧大局。
出處 清·文康《兒女英雄傳》第二十五回:「隻是要娶到家來作個媳婦,世上這般雙瞳如豆、一葉迷山的,以至糊塗下人,又有幾個深明大義的呢!」
97燦爛輝煌
解釋 燦爛:鮮明耀眼。形容光彩四射,鮮明耀眼。也比喻成績卓著,十分引人注目。
出處 清 李汝珍《鏡花緣》第48回:「隻覺金光萬道,瑞氣千條,燦爛輝煌,華彩奪目。」
98焚膏繼晷
解釋 點起燈燭;接替日光照明。(焚:燒;點燃;膏:油脂;指燈油;繼:接續;晷:日影;日光。)形容夜以繼日地發憤讀書或勤奮學習。
出處 唐 韓愈《進學解》:「焚膏油以繼晷,恒兀兀以窮年。」
99襟懷坦白
解釋 襟懷:胸懷;坦白:坦率。形容心地純潔;光明正大。
出處 清 陳文述《放牛行同前韻》:「董君性仁慈,襟懷亦坦白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