詳細解釋
〈動詞〉
(1) 習慣;習以為常
英 custom; be accustomed to sth.
引 狃,犬性驕也。 —— 《說文》。鍇本作犬性忖。
引 狃,狎也。 —— 《左傳·桓公二年》疏引《說文》
引 一夫不可狃。 —— 《左傳·僖公十五年》。注:「忖也。」
引 狃於奸宄。 —— 《偽書·君陳》
引 將叔無狃,戒其傷女。 —— 《詩·鄭風·大叔於田》
引 狃於寒暑之變。 —— 宋· 蘇軾《教戰守》
例 狃恩(習於恩寵。即恃恩);狃狎(習慣,習熟);狃泰(習慣);狃習(熟習;習慣)
(2) 因襲,拘泥
英 be bound by; be constrained by
(3) 擔任
英 take charge of
引 日君乏使,使臣狃中軍之司馬。 —— 《國語·晉語七》
(4) 貪圖
英 be greedy for
引 嗛嗛之食,不足狃也。 —— 《國語·晉語》
例 狃虓(貪暴)
康熙字典
卷别正文・巳集下
部首犬部
康熙筆画8畫 部外 4畫
《唐韻》:女久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女九切,音紐。《說文》:犬性驕也。
又,《玉篇》:狎也、習也、就也、復也。《爾雅・釋言》:狃,復也。〔註〕狃伏,復爲。〔疏〕狃伏,前事復爲也。〈鄭風〉云將叔無狃。《毛傳》云狃,習也。《左傳・桓十三年》:莫敖狃于蒲騷之役。〔杜註〕狃,伏也。狃伏,串習之義。《書・君陳》:狃于姦宄。〔傳〕習也。
又,《小爾雅》:狃,忲也。
又,〈晉語〉:狃中軍之司馬。〔註〕狃,正也。
又,《玉篇》:狐貍等獸跡也。《爾雅・釋獸》:闕洩多狃。〔註〕說者云脚饒指,未詳。〔疏〕舊說以爲闕泄,獸名,其脚多狃。狃,指也。然其形所未詳聞。
又,人名。《左傳・定五年》:吿公山不狃。〔註〕不狃,季氏臣。
又,《韻會》:通作忸。詳忸字註。
又,《廣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女救切,音糅。《廣韻》:習也、就也。
又,狐貍也。
又,《集韻》:女六切,音肭──獸名。
又,叶女古反。《詩・鄭風》:將叔無狃,戒其傷女。
說文解字
說文解字
卷别卷十上 位置第330頁,第8字
反切女久切
犬性驕也。从犬丑聲。
段玉裁改「驕」為「忕」,並注:「大徐作『驕』,非。『忕』,習也……引伸叚借為凡忕習之偁。」
說文解字註
犬性忕也。
忕大徐作驕。非。忕,習也。余制切。《心部》作㤤。習也。㤤卽忕之譌也。狃本謂犬性之忕。引伸叚借爲凡忕習之偁。《鄭風》傳曰:狃,習也。《國語》韋注,《左傳》杜注皆曰:狃,忕也。
从犬。丑聲。
女久切。三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