詳細解釋
〈動詞〉
(1) 形聲。從人,賓聲。本義:接引客人
(2) 同本義
英 guide
引 儐,導也。 —— 《說文》
(3) 字亦作擯。注:「出接賓曰擯。」
引 擯者,請期。 —— 《儀禮·士冠禮》。注:「在主人曰擯,在客曰介。」
引 卿為上擯,大夫為承擯,士為紹擯。 —— 《儀禮·聘禮》
引 若有祭祀、賓客、喪紀,則擯。 —— 《周禮·天官·內小臣》
引 掌九儀之賓客擯相之禮。 —— 《周禮·秋官·司儀》。注:「出接賓曰擯,入詔禮曰相。」
例 儐士(引導初為士者進見於王);儐相(迎賓稱儐,讚禮稱相)
(4) 陳列,擺
英 display
引 儐爾籩豆。 —— 《詩·小雅·常棣》
(5) 通「摈」。排斥,拋棄
英 repel
引 儐厥親。 —— 《逸周書》
引 諸儒生相與排儐,不容於齊。 —— 《漢書·主父偃傳》
(6) 通「宾」。尊敬
英 respect
引 山川,所以儐鬼神也。 —— 《禮記·禮運》
〈名詞〉
(1) 迎接客人的人
英 waiter
引 其擯於天子也。 —— 《禮記·曲禮下》。疏:「擯,謂天子接賓客之人也。」
引 桓公令儐者延而上。 —— 《管子·小問》
引 儐者以告列子。 —— 《莊子·列禦寇》
例 儐相(婚禮中陪伴新郎新娘的男子和女子) 擯
(2) 另見 bìn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中沒收錄“傧”字頭,請參考“儐”字。
卷别正文・子集中
部首人部
康熙筆画16畫 部外 14畫
《唐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必刃切,賓去聲──導也、相也。《禮・聘義》:主人三儐,賓三介,因賓而作,故从賓。接賓以禮曰儐,接鬼神亦然(〈聘義〉無此段文)。又,〈禮運〉:山川,所以儐鬼神也。〔註〕儐禮鬼神而祭山川也。《石經》从手作擯,亦省作賔。
又,進也。《周禮・春官》:王命諸侯則儐。
又,陳也。《詩・小雅》:儐爾籩豆。
又,《廣韻》:必鄰切;《集韻》:民切,音賔──敬也。
又,同“擯”。《戰國策》:六國從親以儐秦。
又,同“顰”,眉蹙也。枚乗〈菟園賦〉:儐笑連便。
說文解字
說文解字中沒收錄「傧」字頭,請參考“儐”字。
說文解字
卷别卷八上 位置第260頁,第21字
反切必刃切
導也。从人賓聲。
儐或从手。
按:甲骨文、金文「儐」、「賓」同字。
說文解字註
導也。
導者,導引也。《周禮》司儀注曰:出接賓曰擯。《聘禮》。卿爲上擯。大夫爲承擯。士爲紹擯。注曰:擯謂主國之君所使出接賓者也。《士冠禮》。擯者請期。注曰:擯者,《有司》佐禮者。在主人曰擯。按擯《經典》多作擯。《史記》作賓。廉藺列傳。設九賓於廷是也。《聘禮》。賓用束錦儐勞者。又儐之如初。又儐之兩馬束錦。又無儐。凡言儐者九。鄭曰:上於下曰禮。敵者曰儐。上於下曰禮,謂如主國之禮聘賓是也。敵者曰儐,謂如儐勞者,儐歸饔餼者等是也。鄭據《禮經》字作儐。是以《周禮》司儀賓亦如之,賓使者如初之儀皆云賓當爲儐。易賓爲儐。取賓禮相待之義。非擯相之義也。然則合二禮訂之。擯相字當从手。賓禮字當从人。許儐擯合而一。云導也。與二禮及鄭說不合。劉昌宗說《聘禮》儐與擯同。雖本許。而令學者惑矣。今《禮經》石本版本於此九儐字內錯出擯字。非是。又《毛詩・絲衣》繹賓尸也。《有司》徹賓尸。《經典釋文》古本皆作賓。又無必刄反之音。而唐宋石本版本賓儐錯出。要之古無作儐尸者。此學者所當知也。《小雅》。儐爾籩豆。傳曰:儐,陳也。
从人。賓聲。
必刄切。十二部。
儐或从手。
今《經典》作擯相字多從此。《莊子・徐無鬼》注曰:擯,棄也。此義之窮則變也。擯之言屛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