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前位置: 漢語查 字典 筋的意思
筋

拼音 播放 jīn ㄐㄧㄣ
部首⺮部 總筆畫12畫 部外筆畫6畫
結構上下結構 五筆TELB 倉頡HBKS 鄭碼MQYM 五行
四角88227 電碼4585 區位2688 統一碼U+7B4B 造字會意字
筆順編號 314314351153 類型 常用字一級字表現通表
筆順名稱 撇、橫、點、撇、橫、點、撇、橫折鉤、橫、橫、橫折鉤、撇
相關查詢 筋的筆順 筋組詞 筋的成語

基本解釋

基本字義

jīn(ㄐㄧㄣ)

1肌肉的俗稱

~力。~肉。~疲力盡。

2肌腱或附著在骨頭上的韌帶

~骨。~道(「道」讀輕聲)。蹄~。

3可見的皮下靜脈的俗稱

~絡。~脈。青~暴露。

4像筋的東西

鋼~。橡皮~兒。

異體字

詳細解釋

jīn(ㄐㄧㄣ)

〈名詞〉

(1) 會意。從肉,從力,從竹。因為竹多筋,故從「竹」。本義:附著在骨上的韌帶

(2) 同本義

tendon

筋,肉之力也。 —— 《說文》

諸筋者,皆屬於節。 —— 《素問·五藏生成論》

強者在內而摩其筋。 —— 《考工記·弓人》

勞其筋骨。 —— 《孟子·告子下》

筋骨之強。 —— 《荀子·勸學》

先折筋骨。 —— 清· 方苞《獄中雜記》

筋骨盡脫。 —— 清· 方苞《左忠毅公逸事》

筋皮(筋骨與皮肉);筋廝鎖(身體已肢解,隻剩筋絡相連。比喻山河破碎);筋血(精力與血汗);筋條(身體結實強健);筋馬(筋骨強健而不過於肥壯的馬)

(3) 肌肉的舊稱

muscle

(4) 靜脈

veins that stand out under the skin

(5) 類似或可比作肋的東西

articles resembling tendons or veins

(6) 加強物、加固物

reinforcement

(7) 植物的脈絡

veins

康熙字典

康熙字典:筋

卷别正文・未集上

位置第882頁,第26字

部首竹部

康熙筆画12畫 部外 6畫

古文:

《廣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舉欣切;《正韻》:居銀切,𡘋音斤。《說文》:肉之力也。从肉、从力、从竹。竹,物之多筋者。《禮・曲禮》:老者不以筋力爲禮。《周禮・天官・醫師》:凡藥以辛養筋。《釋名》:筋,力也──肉中之力,氣之元也,靳固于身形也。

《博雅》:北方之美者,有幽都之筋角焉。

,竹名。戴凱之《竹譜》:筋竹,長二丈許,圍數寸,至堅利,南土以爲矛。其筍未成竹時,堪爲弩絃。

,藥名。《本草》:白茅根,一名土筋。

,姓。出《姓苑》。

,《集韻》:渠焉切,音乾──大腱也。

《篇海》:俗作䈥。

說文解字

說文解字

卷别卷四下 位置第134頁,第6字

反切居銀切

说文解字:筋肉之力也。从力从𠕎从竹。竹,物之多筋者。凡筋之屬皆从筋。

附注宋育仁部首箋正:「筋以束骨,故人力在筋。然不得離肉言之,故从肉。筋者,人身之物;取於竹者,所謂『遠取諸物』。」

說文解字註

说文解字:筋肉之力也。

段注力下曰筋也。筋力同物。今人殊之耳。《考工記》故書筋或作薊。

从肉力。从竹。竹,物之多筋者。

段注說從竹之意。居銀切。十三部。

凡筋之屬皆从筋。

©2025 hgcha.net 漢語查 郵箱: hgchacom#163.com

本站字典、詞典、成語等漢語國學資料僅供參考,最終以新華字典、漢語詞典、成語詞典等書籍為準